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比小升初更疯狂的是民办学校跨区招生
2017-06-27
中国青年报
关注掌上高考

  6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龚知栋老师的《民办学校成老百姓首选,政府当自省》一文,文中介绍了全市小学生及家长为民办初中小升初考试疯狂而集体焦虑的故事,并建议一些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办好公办教育。笔者看后,深有感触。实际上,比小升初更让人疯狂的是民办高中在全省范围内的跨区域招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季。近日,笔者接到在某名牌民办中学工作的同学打来的电话,咨询笔者亲戚的孩子中是否有上初三的,是否有能考进当地中考市县前十名的。他们学校面向全省招收优秀新高一学生若干名,凭中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录取后可能免吃住,还可能发放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如考上清华、北大,每生可能获得额外奖励5万到10万元。有些民办高中或明或暗地给优秀学生(尤其是从外地挖来的新高一学生和复读生)发高额奖学金、助学金,这在业内并不是什么秘密。

  10年前,笔者所在城市有十几所省级示范高中,这些高中大多都具备招收宏志班的资格(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优秀寒门子弟——笔者注)。因此,这些品牌高中每年都可能会派人到外地市(县城)组织开展招生工作。为方便外地家长、学生,有些高中还经常在外地市(县城)举办选拔考试。学生招来后,学校不仅负责3年的食宿等费用,而且还给他们发放奖学金——有些学校是上级财政拨款,有些是学校自筹资金。

  省示范高中为何热衷于到外地掐尖子生呢?因为宏志生多为品学兼优的寒门子弟,如果培养得法,管理得当,他们未来的高考成绩可能非常喜人,这一成绩将为学校带来品牌效应。举例来说,笔者所在学校当时招的宏志生并非是第一流的学生,但他们当年高考的成绩却相当优秀:一个班50人左右,上一本的近40人。

  这样的情况持续几年后,省教育厅撤销了省会城市大部分省示范高中的宏志班资格。因为外地市、县级教育部门不断到省教育厅反映情况:省会城市的省级示范高中宏志班把外地尖子生掐完了,外地高中没有优秀学生了,很多县高连续多年没有一人能考上名牌大学。

  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得对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设置障碍。”这里的“民办学校”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既包括民办大中专院校(职业院校),也包括民办高中、初中、小学。

  如此一来,省会的名牌民办高中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外地市、县去掐尖儿。也许不用这些学校出面,外地大量家长也会主动把孩子送过来。再加上《意见》要求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来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笔者预计:未来会有大量热钱流进民办教育领域,整个民办教育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笔者还预测:跨地市陪读现象将日益普遍,正如大量家长陪着孩子到毛坦厂中学陪读一样。

  《意见》指出,民办学校学生在享受助学金、奖学金方面和公办学校学生有同等资格。也就是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到民办高中就读,除了可能享受到学校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还有可能再享受政府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何乐而不为呢?

  寒门子弟可以拍手叫好了,但县高却可能要叫苦不迭了。县高将面临三重“竞争”:一是全国连锁的名牌民办高中可能要来掐尖儿;二是省会的民办高中要来掐尖儿;三是县高所在市的民办高中也要来掐尖儿。

  当然,县高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有留住优秀学生的招数。举例来说,某年某县教育局发现本县中考前50名,无一人来本县高中报到,都被挖走了。第二年,该县不再公布中考成绩了。据说,个别县为了留住学生,甚至在5月就把本县优秀初三学生集中到县高,开始按新高一课本上课,不让他们参加中招考试。当然,来掐尖儿的民办高中可能还会想出新招来对付。

  无论如何,一场场掐尖儿大战,似乎不可避免了。掐尖儿的结果呢?名牌民办高中可能名利双收,品牌效应日益显著:有这么多优秀的寒门子弟的辉煌高考成绩作为宣传材料,还担心众多家长不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吗?现在辉煌的县高有可能将步履维艰,学生和优秀老师则会大量外流。也就是说,很多省的高中教育将可能重新洗牌。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名中学老师,笔者举双手支持国务院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8-30